根据SteamDB网站数据,帝国4在线人数都超过了3万人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1-27

《帝国时代4》的服务器两度爆炸。

 

根据SteamDB网站数据,帝国4在这两天的在线人数都超过了3万人,虽未刷新游戏的最高在线纪录,却在近期屡屡达成了在线人数小高峰。


 

周末玩家放假、游戏本体短暂打折,都是玩家数量激增的原因之一。而游戏11月15日更新的首个大型DLC《苏丹人的崛起》(The Sultans Ascend),则足以吸引老玩家再回来看看。

 

平心而论,这个DLC的内容相当充实。首先是一个含有8关的大型战役,玩家将扮演穆斯林领袖,对抗基督教十字军和蒙古人的入侵。


DLC战役讲故事的方式

从真实影像纪录片改成了画册

 

DLC还有2个新阵营和4个“变体文明”。新阵营拜占庭和日本,各自拥有特殊的发展机制和军事单位。而变体文明近似于《命令与征服》系列的子阵营,是在一个原版文明的基础框架下进行修改,改出一个新文明来。

 

以“圣女贞德”文明为例,其去除了原版法国的若干经济特性,换来了自带一套技能和升级分支的英雄贞德。玩家可以把贞德从一介村姑养成为堂堂正正的骑士,某种程度上像是在玩《魔兽争霸3》。

 

另一变种文明“朱熹的历史遗产”(Zhu Xi’s Legacy),则是原版中国文明的变体,似是对《星际争霸2:虚空之遗》的致敬,我们干脆叫它“朱熹之遗”好了。

 

“朱熹之遗”可谓整个DLC最具诚意的阵营,几乎抢走了标题里“苏丹人”的风头——在原版基础上,“朱熹之遗”重做了6个新的地标建筑,全盘修改了中国文明的地标建筑和各个朝代的加成效果,还能在三本地标“少林寺”里生产武艺高强的武僧。




 

新战役充实了PVE内容,新阵营改变了PVP的生态环境,这个DLC基本补足了帝国4首发版本内容稍显不足的缺陷。

 

但它取得的成绩并不完美——《苏丹人的崛起》在Steam上目前只有78%的好评率。一方面,这是因为新阵营平衡性不足;但另一方面,不少玩家(特别是国人玩家)给出差评的主要原因是——

 

新DLC的本地化质量实在是太滑稽了。


1

 
在帝国4本体中,中国文明的二本地标建筑“烈日瓮城”(Barbican of the Sun),一直是个带有争议的译名。

 

许多国人玩家认为,这个译名是“中译英译中”的变形产物,实际原型应是明朝年间修建于北京城正南方向的正阳门。

 

和游戏中的“烈日瓮城”一样,正阳门也是个大号防御型建筑,包含城楼、箭楼、瓮城(1914年拆除),具备对外射击抵御敌人的能力。


“烈日瓮城”

 

“烈日瓮城”尚且只是有争议,国人玩家们叫了一年多也逐渐习惯了这么称呼。而当“朱熹之遗”重做了新一批地标建筑时,给出的新译名就开始让玩家们无所适从了。

 

二本地标建筑“冥想花园”、三本地标建筑“庐山学院”,这两个译名机翻味重了点,其实还能接受。但四本地标建筑之一居然叫做“太阳神庙”,拜的像是某个欧洲或南美洲的神明。

 

这些地标的设计其实都下了工夫,最后也只有译名出了问题。“冥想花园”这个颇具宗教色彩的名字隶属于一座佛塔,现实原型暂不明确,至少是个可以冥想的地方。

 

“庐山学院”的原型是南宋年间朱熹主持重建的白鹿洞书院。游戏中的学院提供多种强化特色单位“朝廷命官”的加成效果和科技,刚好对应了历史上朱熹理学对封建官僚制度的强化。

“太阳神庙”(Temple of the Sun)似乎也有原型——北京城东郊的日坛,或许因为和太阳沾边,得了和“烈日瓮城”差不多的毛病。

 

不止地标建筑,随着“朱熹之遗”实装的特色科技中同样存在错译。比如“鞭策之威”,能够让朝廷命官的移动速度提升50%,好似用鞭子抽着懒惰的命官加速干活。

 

看眼英文原文才明白,这条科技指的是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改革(single whip reform)。

 

“鞭策之威”可以理解为翻译者的过度润色,可有时他们连润色都不做,比命官还懒。有一条能够让弩手射出额外箭矢的四本科技,被随便直译成了“10000弩箭”(10000 bolts,大概是指“万箭齐发”吧)。
 

需要明确,帝国4本地化翻译的糟糕,不止限于中国及其变体文明。新的日本文明,更是翻译重灾区。首当其冲的是代表阵营的名词“日本人”,在游戏的简中和繁中版本,分别被翻译成了“日语”和“日文”。

“日语”的特色单位“旗本武士”,在游戏中称谓不一,一会儿叫“日本武士旗手”,一会儿又叫旗人(Bannerman),在大和民族和满清贵族之间左右横跳。

地标译名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仅是三本地标选项,就贡献了“平等神庙”(原型京都平等院)和“漂浮的城门”(原型严岛神社)两大卧龙凤雏。顺带一说,“漂浮的城门”将神道教的神官称作“祭司”,有一种“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王喇嘛”的美。
 

还需明确,稀烂的汉化绝不是在故意针对亚洲阵营,其他阵营很可能一样烂。

 

就连DLC的标题都是个笑话。新战役的主题是穆斯林,DLC的原文用的也是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苏丹”(Sultan),标题实际应该译作“苏丹的崛起”,跟非洲国家“苏丹”(Sudan)和“苏丹人”(Sudanese)没有半点联系。

 

 

2

 
 

 

《帝国时代》的玩家群体中,绝大部分都是历史爱好者,对于考据和翻译错误非常敏感。但他们都理解游戏这一媒介作为历史载体的极限所在。

 

毕竟这个系列的最大卖点,就是让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在同一张地图上“关公战秦琼”。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历史错误,玩家们也愿意将其脑补成为了兼顾游戏性和平衡性所做出的牺牲。

 

但在本地化翻译这最后一环,翻译人员罔顾最基础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极大败坏了《帝国时代》作为历史题材游戏给人留下的印象。

 

即便给单位、建筑、科技的译名挑错有些吹毛求疵,一些地标建筑的故意改名,也可以解释为对某些历史争议或商业版权风险的规避手段。

 

而且出于内容保密考虑,翻译团队无法知悉某个词语出现时的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只能硬翻导致错译,类似的情况这年头并不少见。

 

可与此同时,游戏中还存在“XX国”、“XX人”和“XX语”分不清的低劣错误。一些对科技加成或单位特性的错译,更是影响到了实际的游戏体验。


表格源自《帝国时代》官方论坛的国人玩家总结

 

哪怕只讨论《帝国时代》这个系列的历史,国人玩家们也对汉化积怨已久。糟糕的本地化翻译,早就成为了《帝国时代》的一种“历史遗产”。

 

以系列中最另类的《帝国时代3》举例,这一代以15-19世纪为背景,战斗主打一个排队枪毙。游戏中有种高科技兵种叫散兵(Skirmisher),手持精准的线膛枪,拥有比线列步兵(游戏中的火枪兵)更远的射程,克制线列步兵,同时被近战骑兵克制。

 

结果在当时的官方繁体中文版本,散兵被错译成“长枪兵”,害得大批照搬前作经验的玩家误以为这是个反骑兵种,直到被敌人的骑兵冲垮了战线才直呼上当。


这个错译直接沿用到了重制过的“决定版”

 

为《帝国时代》推出新作和旧作的“决定版”,客观上提升了《帝国时代》系列在互联网上的讨论度。但正是决定版更新的一系列内容,存在比以往更雷人的翻译错误。其中的大多数错误至今还留在游戏里。


帝国3决定版:“费城号航母”(费城号战舰)

历史上最早的航空母舰得追溯至一战以后

正如《帝国时代》各代之间存在互相参考借鉴的关系,各代的翻译或许也使用了同一套语言库,照抄自己的作业,结果抄出了错。好比奥斯曼的骑兵军“西帕希”(Sipahi),在2代、3代、4代均被翻译成了“突厥骑射”,全然不顾后两作中的西帕希骑兵都是近战兵种。


另一个存在争议的翻译是“大型箭塔”(Keep),也是从2代沿用到了4代。尽管在4代的大多数语境下,Keep指的都是城堡的主楼。

但这些错误都不如帝国2决定版中的“微软雅黑”阵营来得离谱。

“微软雅黑”的英文原文是Georgia,本应指代独立国家格鲁吉亚。根据B站网友“此用户不存在”的说法,在原版游戏中,英文版本使用了同名字体Georgia,而中文版本用微软雅黑予以替换。由于字体配置也被并入了决定版的本地化数据库,决定版文本里的Georgia,均被错误替换成了玩家们看到的“Microsoft YaHei”。

 

3
 
目前,帝国2和帝国3的决定版,都有热心社区玩家制作专门的汉化模组,官方机翻犯下再多错误,也有这些模组兜着。唯有4代暂不兼容这样的模组,国人玩家们能做的,只有向官方反馈了。

 

不过根据《帝国时代》官方论坛的反馈结果,国人玩家并不孤单。韩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玩家,也都发帖吐槽各自版本的本地化成果漏洞百出。

 

早在帝国4首发时,就有一位俄罗斯玩家反馈,俄文版本的“大型箭塔”用了个不伦不类的法语词汇“Donjon”,和机翻没区别。


“非常坏翻译,恨来自俄罗斯”

 

新DLC推出后,一位使用西班牙语版本的玩家反馈,一旦在西班牙语文本中键入百分比符号(%),这个符号就会连带着段落的后续文本一并消失。


 

事实上,国人玩家基数大,愿意前往官方论坛反馈的国人玩家也多。一位官方开发人员很快给出回复,称开发团队已经注意到问题,将在未来予以修正。

 

不过至本文截稿前,游戏尚未推出任何补丁翻新本地化文本。这位开发人员还将所有涉及本地化翻译出错的帖子都合并到了中文反馈帖里,害得别国玩家的反馈帖都沉了底。

 

《帝国时代》本地化糟糕,负责发行的微软难辞其咎。微软的确对英语国家之外的市场和本地化缺乏重视,就连当家产品都不例外。在Windows预览版系统中应用的“微软式中文”,一度成为网络热梗。

可是至少在《帝国时代》上,微软及其分部并非本地化的直接执行人。从旧作决定版到新作,本地化翻译都是由外包公司负责的。

 

以帝国4为例,制作人名单中负责本地化的团队隶属于Keywords,这是一家专门承接游戏本地化业务的爱尔兰公司,提供超过50种语言的本地化服务,每年翻译2.5亿字,是业内响当当的外包巨头。


结果正是这样的外包巨头,为我们贡献了和“微软式中文”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翻译段子,错译至少影响了5个语言版本。既然像微软这么大的企业,都会在本地化这种小事上翻车,那些体量要小得多的游戏及团队,又该找谁去做本地化翻译,真是一件值得开发者头疼的事情。

 

 

相关下载
H5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