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领域的学者们就持续尝试通过游戏来启发探索教育与社会学等非游戏场景下的研究。在研究当中,游戏化 (gamification)概念多聚焦于游戏设计、游戏方式与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启示。而游戏化本身是一个非正式的涵盖性解释,通常指将游戏元素运用到非游戏场景中,以提升用户体验与参与度。
在网络社群与社交媒体中,游戏化设计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从购物网站的评价系统、到餐厅外卖点评、到问答网站的成就系统等等。这些网站与社群的共同特点为他们都依赖于用户的产出,以此来发展和维系社群。于是如何鼓励用户参与到社群中来就成为了这些社群的主要目的之一。
Preece & Schneiderman在“The Reader-to-Leader Framwork”中将社群用户按照参与程度划分为了全体用户、阅读者、贡献者、合作者、领导者五个等级。而影响社群成员贡献意愿的其中两大因素为:成员贡献的能见度,与对成员高质量贡献及专业性的认可。
就好像学校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得到小红花,成绩优秀的同学能占据排行榜前列一样,游戏中的成就与勋章也是一种对玩家成绩的认可与奖励。类似地,通过游戏化的手段设计一些虚拟的奖励来刺激社群成员们,使更多人能够积极参与到社群建设中来,同时也能更好地凸显活跃社群成员,营造良好的社群氛围。作为社群中一种常见的虚拟奖励,社群勋章的设计也可以从勋章本身的价值、含义,以及分发管理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在社群中,作为成员参与社群的激励中的一种,勋章的设计也是五花八门。著名的网络论坛Discuz!就曾在其Discuz! X2.5中发布过勋章功能。

某歌手官方论坛中使用过的多种多样的Discuz!勋章
海外社群论坛中,开发者社区Stack Overflow为了鼓励用户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针对不同的用户场景和喜好设计了不同的成就勋章。为了鼓励用户回答问题,Stack Overflow为不同的用户层级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勋章,例如:
● 导师徽章( Guru): Guru在宗教中有导师的意思,而在Stack Overflow中该徽章指成员的回答被提问人所接受且获得40分以上(Stackoverflow中成员回答每被点赞一次记1分,被踩一次记-1分);
● 自学者徽章(Self-Learner):指该成员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且答案获得了3分以上;
● 坚持不懈徽章(Tenacious):代表该成员拥有超过5次0分回答,且0分回答占其总回答数的20%以上。
这些各式各样的徽章设计,覆盖了不同层级的用户使用场景,有针对性地多管齐下渲染了社群鼓励用户共同创造的氛围——无论是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得到多少赞同,在社群中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类似于Tenacious这样的整活勋章称号在游戏中也不少,例如《永劫无间》中号称混进前排的福星和锦鲤成就。
《永劫无间》锦鲤成就
2017年,全球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在其小组板块“Facebook Group”中推出了勋章功能,并在2018年开始将其推广到满足条件(成员数超过50名)的社群中。满足条件的社群管理员可在Facebook Group后台面板中管理该社群相关勋章的显示配置。Facebook Community官方解释该功能是为了“明确管理员身份,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社区成员,增进成员们的互相了解“而设立。
Facebook Group后台管理页面中有关勋章的设置:管理员仅能启用或禁用某一样特定勋章,勋章的分发及规则均由Facebook平台及后台算法完成